红色教育
Red Education
联系我们
育苗
谷雨刚过,离西柏坡村口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,早早地冒出了零零星星的嫩绿的槐树芽。这是一块新开垦的地,是董必武带领乡亲们开垦出来种上槐树苗的。
原本这块地光秃秃的,什么都没长。工作之余的董老喜欢在村口一带散步。他发现这片地闲置着,便想到了植树造林,绿化山区。说干就干,他带领乡亲们刨松土壤,施好底肥,然后搬来石头围在这块地的四周,避免雨水冲走泥土。地开垦好后,董老和大家洒下槐树种子,期待着它们快快发芽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春天的脚步刚近,一棵棵槐树苗就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地面,欣喜地望着外面的世界。董老看到这般景象后,开心得像个孩子一般笑了。
董老经常抽空去照料这些幼苗。一次,他打算提着水桶去给树苗浇水。警卫员小郑看见了,劝道:“首长,您工作够累的了,还是别去了。我替您去浇水。”
“办公时间一长,脑子还真是转不动了。出去搞一下体力劳动,有助于脑力恢复。”说完,董老哈哈一笑。
“咱们又不在这长住下去,您干吗对一片槐树林这么上心啊?”小郑有些困惑。
董老并没有因为小郑的话生气,反而耐心地教育小郑。他说:“俗话说,前人栽树,后人乘凉。咱们虽然不在这里长住,可这些树苗的用途却很大。等我们走了,西柏坡的老乡们可以用这些树绿化山林。等将来革命胜利了,建设新中国,需要用木材的地方还很多!”
董老见小郑,若有所思的样子,进一步启发道:“江山是我们无产阶级打下的,无论在哪里栽树都不会白费,无论在哪里劳动都不会没用。你说,对吗?”
虽然小郑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董老话里的意思,不过还是肯定地回答道:“对!”
这天晚上,小郑一直辗转反侧,直到鸡叫头遍,才迷迷糊糊地睡着。他一直在想白天董老说的那番话。他想起董老多年来对自己的栽培:行军途中,为自己讲红军长征的故事;在陕北时,教自己读书写字;西柏坡时期,常常用通俗的话语让他懂得革命道理……他突然觉得自己也像一棵幼苗,一直被董老细心地呵护关怀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