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色教育
Red Education
联系我们
红色西柏坡
西柏坡纪念馆是全国***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重点风景名胜区,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重要的对外靓丽名片。
西柏坡因红色革命圣地而闻名于世,1947年5月,刘少奇、朱德率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。1948年5月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到西柏坡与中央工委汇合。
在此期间,西柏坡还发生了不少故事
西柏坡故事三则
1
赔树苗
在西柏坡时,刘少奇一直不顾病痛不知疲倦工作着,滹沱河两岸的许多村庄,都留下了他清瘦的身影和深情的足迹,也留下了一段深深印在老百姓心坎上的故事。
1947年5月,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先期来到西柏坡,受中共中央委托,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,并颁布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上***部***为彻底完善的中国土地法大纲,随后在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。
1948年春天,西柏坡一带万物复苏,到处绿意盎然。***早晨,刘少奇到附近的村庄调查了解土地改革开展情况。一路上层层梯田,绿波翻滚,春风飘来春耕泥土的清香。沿着山路向西走去,路过恶石沟时,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其他地方已经是新叶满枝,可是这里却光秃秃的一片,许多树木只剩下干枯的枝干,没有发芽。他走上去仔细一看,原来这些树木都没有了树皮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刘少奇默默地思考着,忽然脑海灵光一闪,明白了怎么回事了。原来,去年在这里召开全国土地会议,由于在山区里面召开,交通不是很方便,各解放区代表大多数都是骑马来的,开会时他们的马就随意地栓在了这些树上。开会期间,由于人多马也多,没有专门的战士负责管理,马儿们就把树上的树皮给啃光了。
刘少奇看着一棵棵干枯的柏树,心里十分愧疚不安。本来搞土地改革,就是为了让劳动人民过上好日子,可是由于自己考虑不周,疏忽大意,确实损害了群众的利益。回到机关后,他立刻让行政科的工作人员认真处理这件事情,并且指示一定要把这些树木一一登记清楚,照价赔偿,每棵树赔偿小米70斤,大树适当增加,绝不能让乡亲们吃亏。
行政科的工作人员遵照指示赶到恶石沟,很快把没有发芽的树木认真进行了统计,并登记造价,然后又挨家挨户把树木的主人请到了一起,一五一十地传达了刘少奇的指示,把赔偿的小米交放在桌子上,准备分发给老乡们。
这时,乡亲们是既感动又着急,说什么也不肯收下小米,纷纷表示开土地会议是为我们老百姓谋福利的,不能因为几棵树就让你们赔钱,还怪工作人员跟他们见外。总之,一句话,那就是“这小米压根不能要”。
见此情景,工作人员想来想去,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:把赔偿给乡亲们的小米全部都买成柏树苗,分给乡亲们补种。刘少奇知道这样处理后非常高兴。他发动机关的工作人员帮助乡亲把树苗栽上,他自己也亲手栽种了一棵。不久,那条山沟里重新长起了一片绿生生的小柏树,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“扎根树”和“连心树”。
“为民作勤务,劳怨均不辞。”这是刘少奇50寿辰时朱德写的贺寿诗,是对刘少奇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。刘少奇一生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,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是他为自己立下的座右铭。他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,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。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人民公仆的丰碑。
2
别致的茶盖缸
当你来到西柏坡瞻仰周恩来同志旧居时,看到一代伟人简陋居室和简单陈设,叹服于人民***指挥作战的雄才大略的同时,发生在西柏坡***身边的一些工作生活的小故事,同样具有深远伟大的教育意义。
在周副主席办公室的东墙上,挂着一幅照片。照片上,周副主席正手握毛笔批阅文件,面前放着一个搪瓷茶缸,茶缸上盖着一个小碟子。为什么周副主席要把碟子当盖儿用呢?
那还是1948年冬的***,警卫员成元功见周副主席外出回来,就赶忙提来水壶,要给周副主席倒杯热茶.本来茶缸上的搪瓷早已脱落了三四块,很是残旧,早该换了,可今天又发现茶缸盖也变得黑一块白一块,坑坑洼洼,歪歪扭扭,怎么也盖不严了。这是怎么回事?他一打听才知道,原来在周副主席回来的路上,茶缸盖从汽车上掉了下来,被轧成了这个样子。
小成想,茶缸是周副主席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。如今盖不能用了,茶缸也破旧得不像样子,我去供给处换个新的来。这件事情想着容易,真要办成就难了。因为周副主席一向俭朴,他的日用品能将就用的,从来不轻易换新的。工作人员几次要把这个茶缸换个新的,他都没允许。这次小成想先换后说。所以,趁周副主席聚精会神看文件时,就悄悄把茶缸拿了出来,到供给处找科长老陈去了。
老陈正在清理帐目,见小成来了,就问:“干什么?小鬼头。”
小成说:“我让你看一样东西,也向你要一样东西.你若是不给,就和你到主席那里去说说。”
老陈说:“哟,这么复杂!”
小成从兜里掏出茶缸和茶缸盖,说;“你看,也复杂也不复杂。”
老陈一下于明白了:“是要茶缸吧?”老陈把橱门一开:“你看!”一个白净净、光亮亮的新茶缸早就备在橱柜里了。小成心里一阵惊喜,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,赶紧说:“快给我吧!”老陈说:“等一等!”
只见老陈又把橱门关上,说:“刚才刘参谋来,说周副主席的茶缸盖轧坏了,趁机给他换个新缸子。我想,就这样去换,周副主席准不答应。我计划今天吃饭时,用新茶缸盛着汤端去,顺便把旧茶缸拿出来,这样就换成了。”
小成一下笑起来,还是老陈行。开饭时,小成照计划用新茶缸给周副主席端了汤来,饭后又用新茶缸倒上茶水。他轻轻地走出屋来,想不声不响地溜走,哪知周副主席伸手一端茶缸,发现换了新的,就喊:“小成!”
小成在屋外迟疑了一下,只好回答:“有!”进屋故意问干什么。周副主席微笑地看着他,待了足有十来秒钟,才说:“你又跟我耍什么花招?我的茶缸呢?”
小成恳求地说:“送到供给处去了,我看实在不能用了。”
周副主席说:“旧点怕什么,只要不漏水就没关系。”
小成说:“盖子也坏了,您还要经常热饭。”
周副主席说:“盖子我早准备好了。”周副主席说着站起身来,从箱子式的书架上拿出一个粗瓷小碟子。周副主席把小碟子盖上,说:“这不正合适吗?”然后又意味深长地说:“同志,人民的解放事业需要我们这样做呀!”没办法,小成只得拿回旧茶缸来。时间***天过去,直到七届二中全会期间,周副主席还使用着那个旧茶缸和那个粗瓷小碟子的茶缸盖。
周恩来对自己始终要求严格。西柏坡时期,解放区的经济、政治、军事实力都有大幅度提升,完全有能力改善办公条件和生活水平,但周恩来以身作则,克勤克俭,坚守艰苦朴素的本色,丝毫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他严格自律的高尚品德为我们共产党人树立了典范。
3
一捆韭菜
1948年麦收季节,西柏坡翻身农民怀着幸福的心情,喜割丰收麦。你看那满山遍野,银镰飞舞,车轮飞转,扁担吱吱,男女老少,有说有笑,好不热闹!
这***,将近中午时分,在西柏坡村南的田间小路上,一个十六七岁的小战士,穿着一身稍大些的灰布军装,右肩扛条扁担,左胳膊抱着用麦秸捆着的一捆韭菜,高高兴兴朝中央大院走去。他就是参军不久的新战士小苑。
今天上午,小苑去帮助贫农阎大娘担麦子。他心想:毛主席、周副主席、朱总司令指挥着前线的解放战争,工作那么忙,还抽出时间来帮助老乡收打麦子,我年轻力壮的,更要干出个样子来。他挑起两大捆麦子就像猛虎下山一样,乐得间大娘连声称赞:真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啊!快晌午了,小苑挑起***两捆麦子颤颤悠悠敏捷地走着。走到阎大娘的韭菜地时,“哧溜”滑了一下,差点摔倒,扭头一看脚后,一堆嫩绿的韭菜被他踩得乱七八糟。小苑正着急,阎大娘手拿韭镰赶来了,笑呵呵地说:“这怕啥呀!你们帮俺收麦子,又热又累,俺打心眼里感谢你们。这不,俺正说要给你们送捆韭菜去呢。
小苑一听,连声说;“不,不,不!”忙挑起麦子走了。
小苑把麦子放在场里,想再帮着干点零活儿,可一看天已晌午,就打算回机关去。他刚走出场边,阎大娘抱着一捆韭菜,上前拦住他说:“小同志,自从你们来到俺西柏坡,一分钱的东西也没吃过俺的,今天是端午节,你把这捆韭菜拿回去,让同志们尝尝鲜。俗话说:‘瓜籽不饱是个心儿’,这也是俺的一片心意。”阎大娘说着,就把新割的一捆韭菜往小苑手里塞。
一向活泼好动的小苑,这下可呆住了,两只大眼忽闪忽闪不知咋办。他一边缩手一边说:“大娘,这怎么行?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’,这是我们的纪律呀!”
阎大娘说:“纪律?大娘我知道,可几根韭菜也犯不了什个么纪律。你们不是常讲‘军爱民,民拥军,军民团结一家人’嘛,咱们是一家,就应该有东西一块儿吃,有活儿一起干才对哩!”
话说到这个分儿上,小苑还真有些为难,心想,要韭菜吧,不合纪律;不要吧,人家是一片诚意。为了躲避大娘的拉拽,他只好把手伸进衣服兜里。
突然,小苑眼珠一转,心里说;哎,有办法了!他顺手掏出五毛钱,对大娘认真地说:“大娘,你想让我拿走韭菜也好,不过,咱说清,一手拿菜,一手交钱。”
“交钱?”大娘先是一愣,但想到军队纪律严明,不收钱也不行,今天我就给他个新办法:“收钱”。阎大娘便笑呵呵地说:“好吧!按市价收钱,每捆韭菜一毛,这回行了吧?”
小苑对韭菜的价格不了解,听阎大娘说收钱,就拿出一张毛票递过去,这才高高兴兴地接过韭菜。不远就是中央机关大院,小苑眼睛突然一亮,跑得更快了,原来他看见周副主席正健步向这边走来。小苑跑过去,“啪”行了个军礼说:“报告首长,劳动结束。”
周副主席看看小苑那稚气的小红脸,微笑着点了点头,接着,又指指小苑手中的韭菜问道:“这是从哪来的?”
小苑说:“阎大娘给的,我已付了一毛钱。”小苑把这捆韭菜的来历说了一遍,并说明还给人家踩坏了一些。
周副主席听了,接过韭菜掂了掂说:“足有三斤重,按市价每斤一毛钱,三斤应付多少钱?”
小苑说:“三毛。”
周副主席说:“再加上你踏坏的那些呢?”
小苑的脸刷地红了。
周副主席抚摸着小苑的头,亲切地吩咐他:“把韭菜送到伙房,回头去给老乡送钱去。”
“是!”小苑应声跑着去了……